【最新資訊】,  【走讀台灣369線】,  【走讀頭城】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走讀臺灣369線 這次介紹的是~ 宜蘭頭城老街

宜蘭頭城老街素有「開蘭第一街」之稱、古代名稱「頭圍街」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其範圍是從該街的「南門福德祠」到「北門福德祠」之間約長600公尺。

 

宜蘭老街區成南北走向,依靠東邊的頭城港與北邊通往烏石港的港道發展起來,曾為繁華的貨物集散中心,但後來因為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洪水影響了頭城港與陸運取代海運等因素而沒落。

歷史沿革:

宜蘭地區過去為噶瑪蘭族三十六社的居住地,由於有中央山脈與住在三貂角的凱達格蘭族阻隔,所以漢人勢力直到清嘉慶元年(1796年)才在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人士下進入此區。而其第一個據點稱為「頭圍」,又有「頭城」、「開蘭第一城」的稱呼。

清朝時期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仰賴海運的關係,因此最初漢人是以到道光六年(1826年)才成為正式港口的烏石港作為出入門戶。1776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而烏石港因泥沙淤積而沒落後,頭圍港取代了該港的地位。之後雖然陸運取代了海運,但頭城地區仍然是蘭陽平原北部的政經中心與鐵路運輸要點,直到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大水等因素才沒落。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宜蘭頭城老街最著名的 十三行~

1)宜蘭頭城老街- 十三行:

十三行街屋主要建材係由中國大陸各地回航船隻的壓倉石為屋基,木造屋身,前進三間構造為土磚承重牆架,牆厚達六十公分,開口部分則為厚重之木楣,為兩側及頂部支撐。街屋格局為「前店屋、後合院」。經過歲月洗禮,十三連棟街屋,大多改建或傾毀拆除僅存殘壁,其歷史意義及建築特色已不存,僅和平街140、142號二戶保存最為完整,為保留頭城過去的那段歷史,宜蘭縣政府2003年11月24日公告其為縣定古蹟,進行修護。2005年1月24日開工,同年12月16日修建完成。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而這兩戶的業主則係頭城赫赫有名康灩泉家族。康氏家族係在日據時期向人購得此屋作為居住,也因此稱為「頭城康家古厝」。修護之後,古厝仍作為康家住宅。

頭城老街的十三行的歷史典故:

頭城十三行遺址是由當地漁港附近的十三間街屋聯結而成,屋齡大約在二百年左右,過去一度是清代宜蘭對外貿易的港口及倉儲地區;其中三間被稱為「康家」的老屋,是縣政府指定的古蹟。為維護這些古蹟,縣府目前正在當地進行歷史空間的修復及保存工作。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 許慎之 拍攝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之行郊的總稱,為當時頭城首富盧家所有,因緊鄰河道和港口,具舟楫之利,成為貨物批發的商號及倉庫,造就盧家富甲一方的財勢。

由於當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當時盧家擁有不少船隻,來往烏石港和福建諸港之間從事帆船貿易。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行郊的總稱,頭城十三行是蘭地最早發展之商業街道,因烏石港及頭圍港之興起而繁華,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因山洪爆發、土石淤塞、水運沒落而沉寂。以南北2座福德祠所界定之頭城老街,建築風格頗具特色,雖然目前多被鋼筋混凝土建築所取代,但由碩果僅存之舊式街屋及十三行等建築中,仍可窺見由清治至日治時期之轉變而成為歷史發展之見證。

古蹟特色:頭圍十三行是清朝時宜蘭地區首富盧家的商行和穀倉,現有「十三行」遺構,為木造屋身,石造屋基,尤其是以「壓艙石」作為建材,十分珍貴,可見證昔日船行貿易的歷史。屋內隔間厚達六十公分,門的開口十分窄小,可能為當時防盜之用。

宜蘭頭城老街最具象徵的兩家『康家』與『盧家』

2)宜蘭頭城老街-康家古厝

難能可貴的是,在頭城老街中有一處「康家古厝」,可說是台灣康氏的重要文化資產。建築歷史背景溯源和平街遺址,「十三行」是閩南式的傳統風貌,以石材為基,木結構之厚實屋身,紅瓦斜屋頂,據說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船頭行。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康家古厝主人

康灩泉先生日治明治四十一年出生於宜蘭縣頭城鎮,字健全、號在山、又號海秋、別署無為、晚號健秋山人,為台灣重要書畫名家。自幼受父教以書法,受母誨之畫理。昭和七年遵母命三返中國訪親,遍遊神州名山大川,遺碑真迹,歷覽無遺。康氏將父子作品65件獻交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並將義賣所得盡獻勞軍,足見康氏愛國之熱忱,稱之為〝愛國書家〞不為過矣!

康灩泉(1908年1月19日—1985年10月20日),生於頭城鎮,有「蘭陽第一筆」美譽,為台灣近代重要書畫家。

為於宜蘭老街內,康厝對面有整片康灩泉的書法展示,另有整排的書法拓石,若對於書法喜愛可以經過當地相關單位申請後,帶著宣紙工具參與拓印喔。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3) 宜蘭頭城老街-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居 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住宅,為宜蘭縣當時最為華麗的宅第。盧宅於日治昭和 三年1928年興建完成,一棟中西混合式建築, 屋頂為日式風格並以老虎窗及切角修飾而成。在當時年代屬於非常華麗的建築物,因此宜蘭當地有「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的俗諺。

於 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4)宜蘭頭城老街-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圖  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圖  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5)宜蘭頭城老街-北門福德公廟

南北門福德祠立於頭城老街兩端,充分表現街頭街尾土地廟的空間結構,為全台少數僅存者。且北門福德祠建築大致保有原貌,神龕上的木雕亦具特色,而南門福德祠雖已改建,但空見位址與北門福德祠遙相呼應,形成一體,具重要意義。

圖  宜蘭頭城老街  北門福德公廟
圖  宜蘭頭城老街  北門福德公廟

 宜蘭頭城老街:

地址:頭城老街 261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宜蘭頭城老街  360度環繞

導遊聯繫: 丘海之境 | 民宿&私招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 文化路327號

台灣地方創生公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0443219926327/?ref=share

『走讀臺灣369線』典故:

為因應不同年代的區域變更,鄉鎮合併或分割後的數字不盡相同因此取名為『369』意味包含一切的變動數字取名一個象徵的專欄名稱。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城鄉市區列表:

2010年五都(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2014年六都(五都+桃園市)形成後,台灣行政區名含有「區」者大幅增加,而鄉、鎮、(縣轄)市則對應減少,以原高雄縣甲仙鄉為例,2010年年底以前,還叫做甲仙鄉,是319鄉鎮的一員,但改制之後高雄縣原來的鄉、鎮、市都變成區了,所以甲仙鄉也就變成甲仙區了。

那麼要如何說,數目才兜得攏呢?台、澎、金、馬共有368個行政區(鄉、鎮、市、區)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變,一般稱319鄉鎮,乃是將行政區含有「區」者剔除,於2010年以前,原五都及基隆、新竹、嘉義三個(省轄)市共有49個區,因此368-49=319,這就是319鄉鎮的由來。2014年六都成形後,區數增加變成170個,而鄉、鎮、市則從319減少成198(146鄉、40鎮、12縣轄市)

 

因此319鄉鎮是2010年以前的統稱,現今因應六都行政區之變更,一般會稱呼不含區的「198鄉鎮」,另一種說法就是全台所有共「368鄉鎮市區」、「368行政區」。

延伸閱讀: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走讀台灣369線】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龜山島 | Google 360度環繞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宜蘭頭城鎮史館-原李榮春文學館 | 360 度環繞

Facebook Comments Box
Hi House 丘海之境

this is test account

留下一個回覆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多國語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