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海之境周邊旅遊】-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丘海之境周邊旅遊】-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轉載 自贊新聞

來到宜蘭頭城必遊之地~

丘海之境周邊旅遊 – 這次介紹的是~ 宜蘭頭城老街

宜蘭頭城老街素有「開蘭第一街」之稱、古代名稱「頭圍街」位於臺灣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其範圍是從該街的「南門福德祠」到「北門福德祠」之間約長600公尺。

宜蘭老街區成南北走向,依靠東邊的頭城港與北邊通往烏石港的港道發展起來,曾為繁華的貨物集散中心,但後來因為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洪水影響了頭城港與陸運取代海運等因素而沒落。

歷史沿革:

宜蘭地區過去為噶瑪蘭族三十六社的居住地,由於有中央山脈與住在三貂角的凱達格蘭族阻隔,所以漢人勢力直到清嘉慶元年(1796年)才在吳沙率領漳、泉、粵三籍人士下進入此區。而其第一個據點稱為「頭圍」,又有「頭城」、「開蘭第一城」的稱呼。

清朝時期蘭陽平原對外交通仰賴海運的關係,因此最初漢人是以到道光六年(1826年)才成為正式港口的烏石港作為出入門戶。1776年,林元旻由烏石港北邊的河流上溯,成功入墾淇武蘭,為漢人入墾蘭陽平原最早者。而烏石港因泥沙淤積而沒落後,頭圍港取代了該港的地位。之後雖然陸運取代了海運,但頭城地區仍然是蘭陽平原北部的政經中心與鐵路運輸要點,直到日治時期大正十三年(1924年)的大水等因素才沒落。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許慎之 拍攝

宜蘭頭城老街最著名的 十三行~

1)宜蘭頭城老街- 十三行:

十三行街屋主要建材係由中國大陸各地回航船隻的壓倉石為屋基,木造屋身,前進三間構造為土磚承重牆架,牆厚達六十公分,開口部分則為厚重之木楣,為兩側及頂部支撐。街屋格局為「前店屋、後合院」。經過歲月洗禮,十三連棟街屋,大多改建或傾毀拆除僅存殘壁,其歷史意義及建築特色已不存,僅和平街140、142號二戶保存最為完整,為保留頭城過去的那段歷史,宜蘭縣政府2003年11月24日公告其為縣定古蹟,進行修護。2005年1月24日開工,同年12月16日修建完成。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住宿包棟:
https://www.hihihouse.com/reservation/

而這兩戶的業主則係頭城赫赫有名康灩泉家族。康氏家族係在日據時期向人購得此屋作為居住,也因此稱為「頭城康家古厝」。修護之後,古厝仍作為康家住宅。

頭城老街的十三行的歷史典故:

頭城十三行遺址是由當地漁港附近的十三間街屋聯結而成,屋齡大約在二百年左右,過去一度是清代宜蘭對外貿易的港口及倉儲地區;其中三間被稱為「康家」的老屋,是縣政府指定的古蹟。為維護這些古蹟,縣府目前正在當地進行歷史空間的修復及保存工作。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老碼頭 許慎之 拍攝
圖  宜蘭縣 頭城鎮老街   十三行 許慎之 拍攝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之行郊的總稱,為當時頭城首富盧家所有,因緊鄰河道和港口,具舟楫之利,成為貨物批發的商號及倉庫,造就盧家富甲一方的財勢。

由於當時的烏石港是對外貿易的重要港口,因此十三行建在河道旁,一端朝河岸碼頭使船隻入港後能直接進貨儲存,而另一端臨街則為了出貨的便利。當時盧家擁有不少船隻,來往烏石港和福建諸港之間從事帆船貿易。

 

 

十三行是清代港口附近對外貿易行郊的總稱,頭城十三行是蘭地最早發展之商業街道,因烏石港及頭圍港之興起而繁華,大正十三年(一九二四)因山洪爆發、土石淤塞、水運沒落而沉寂。以南北2座福德祠所界定之頭城老街,建築風格頗具特色,雖然目前多被鋼筋混凝土建築所取代,但由碩果僅存之舊式街屋及十三行等建築中,仍可窺見由清治至日治時期之轉變而成為歷史發展之見證。

古蹟特色:頭圍十三行是清朝時宜蘭地區首富盧家的商行和穀倉,現有「十三行」遺構,為木造屋身,石造屋基,尤其是以「壓艙石」作為建材,十分珍貴,可見證昔日船行貿易的歷史。屋內隔間厚達六十公分,門的開口十分窄小,可能為當時防盜之用。

宜蘭頭城老街最具象徵的兩家『康家』與『盧家』

2)宜蘭頭城老街-康家古厝

難能可貴的是,在頭城老街中有一處「康家古厝」,可說是台灣康氏的重要文化資產。建築歷史背景溯源和平街遺址,「十三行」是閩南式的傳統風貌,以石材為基,木結構之厚實屋身,紅瓦斜屋頂,據說是清代頭城首富盧家的船頭行。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圖  宜蘭縣 頭城鎮 康家古厝 -拍攝 許慎之

康家古厝主人

康灩泉先生日治明治四十一年出生於宜蘭縣頭城鎮,字健全、號在山、又號海秋、別署無為、晚號健秋山人,為台灣重要書畫名家。自幼受父教以書法,受母誨之畫理。昭和七年遵母命三返中國訪親,遍遊神州名山大川,遺碑真迹,歷覽無遺。康氏將父子作品65件獻交中國國民黨駐菲總支部,並將義賣所得盡獻勞軍,足見康氏愛國之熱忱,稱之為〝愛國書家〞不為過矣!

康灩泉(1908年1月19日—1985年10月20日),生於頭城鎮,有「蘭陽第一筆」美譽,為台灣近代重要書畫家。

 

 

為於宜蘭老街內,康厝對面有整片康灩泉的書法展示,另有整排的書法拓石,若對於書法喜愛可以經過當地相關單位申請後,帶著宣紙工具參與拓印喔。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圖  位於 宜蘭頭城 康灩泉 書法 拓版

3) 宜蘭頭城老街-盧纘祥故宅:

盧纘祥故居 宜蘭縣第一任民選縣長盧纘祥故宅,由宋祖平設計之日式住宅,為宜蘭縣當時最為華麗的宅第。盧宅於日治昭和 三年1928年興建完成,一棟中西混合式建築, 屋頂為日式風格並以老虎窗及切角修飾而成。在當時年代屬於非常華麗的建築物,因此宜蘭當地有「有盧家富,無盧家厝,有盧家厝,無盧家富」的俗諺。

於 2001年12月18日公告為縣定古蹟。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圖  盧纘祥故居 拍攝  許慎之

4)宜蘭頭城老街-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圖  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圖  頭城老街南門路出入口

5)宜蘭頭城老街-北門福德公廟

南北門福德祠立於頭城老街兩端,充分表現街頭街尾土地廟的空間結構,為全台少數僅存者。且北門福德祠建築大致保有原貌,神龕上的木雕亦具特色,而南門福德祠雖已改建,但空見位址與北門福德祠遙相呼應,形成一體,具重要意義。

圖  宜蘭頭城老街  北門福德公廟
圖  宜蘭頭城老街  北門福德公廟

 宜蘭頭城老街:

地址:頭城老街 261宜蘭縣頭城鎮和平街

宜蘭頭城老街  360度環繞

導遊聯繫: 丘海之境 | 民宿&私招

住宿包棟-宜蘭頭城丘海之境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 文化路327號

台灣地方創生公社: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40443219926327/?ref=share

『走讀臺灣369線』典故:

為因應不同年代的區域變更,鄉鎮合併或分割後的數字不盡相同因此取名為『369』意味包含一切的變動數字取名一個象徵的專欄名稱。

中華民國臺灣地區城鄉市區列表:

2010年五都(臺北市、新北市、臺中市、臺南市、高雄市)2014年六都(五都+桃園市)形成後,台灣行政區名含有「區」者大幅增加,而鄉、鎮、(縣轄)市則對應減少,以原高雄縣甲仙鄉為例,2010年年底以前,還叫做甲仙鄉,是319鄉鎮的一員,但改制之後高雄縣原來的鄉、鎮、市都變成區了,所以甲仙鄉也就變成甲仙區了。

那麼要如何說,數目才兜得攏呢?台、澎、金、馬共有368個行政區(鄉、鎮、市、區)已經有好長一段時間不變,一般稱319鄉鎮,乃是將行政區含有「區」者剔除,於2010年以前,原五都及基隆、新竹、嘉義三個(省轄)市共有49個區,因此368-49=319,這就是319鄉鎮的由來。2014年六都成形後,區數增加變成170個,而鄉、鎮、市則從319減少成198(146鄉、40鎮、12縣轄市)

因此319鄉鎮是2010年以前的統稱,現今因應六都行政區之變更,一般會稱呼不含區的「198鄉鎮」,另一種說法就是全台所有共「368鄉鎮市區」、「368行政區」。

延伸閱讀: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頭城老街| 360 度環繞

【走讀台灣369線】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龜山島 | Google 360度環繞

【走讀台灣369線】- 宜蘭頭城美麗景點 –宜蘭頭城鎮史館-原李榮春文學館 | 360 度環繞

 

發佈留言

多國語系 »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