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贊新聞  提供

用藝術走讀臺灣系列,故名思義就是以『藝術』來分享及敘述著台灣在地歷史,為何『走讀』?

走讀,兩字就是希望大家不僅閱讀歷史更需要親身走一趟歷史發生的地區,深入瞭解這塊土地過去所經歷過的故事。

所謂~  行萬卷,閱萬書,便可身歷其境,切身感受(沈浸式體驗)。

『用藝術走讀臺灣』今天用藝術觀點來分享的是–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這次結合了不同的藝術

插畫 X 篆刻藝術(旅遊印記)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Nanyang Museum Yilan, Taiwan

대만 이란 난양 박물관

台湾宜兰 阳博物馆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明信片-旅遊印記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明信片-旅遊印記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用藝術走讀臺灣

Explore Taiwan with art

アートで台湾を探索

예술로 대만 탐험하기

用艺术走读台湾

插畫欣賞-電繪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欣賞旅遊印記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設計手稿 –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設計手稿 –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宜蘭南陽博物館簡介:

蘭陽博物館─創建事紀

蘭陽博物館座落宜蘭縣頭城鎮烏石港區,於1989年由宜蘭地方人士提出興建構想,並在1992年12月受宜蘭縣政府成立籌建規劃委員會,且正式命名「蘭陽博物館」,期間透過相關研究單位針對蘭陽博物館進行整體規劃。為此,蘭陽博物館在歷經十五年的規劃、蒐集文物、設計、徵收土地、製作預算書圖等長久的過程,終於在2004年7月舉行動工典禮,並於同年8月2日正式開工著手進行建築工程,建築工程動工期間,再經過二次新建工程(建築接續工程)、新建工程(機電工程)的公開招標,最終於2008年4月2日完成主體建築上樑。

蘭陽博物館歷經十餘年的籌備及興建,完工後除了於2010年5月18日配合「國際博物館日」,舉行僅受理團體預約的第一階段試營運之外,更於「手創蘭陽─宜蘭生活美學特展」期間,舉行第二階段免費入館的試營運,並全面對外開放,在蘭陽博物館館內典藏文物及各界捐贈的文物均入館珍藏並就定位後,於2010年10月16日正式開館。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插畫 -邱浡洧 篆刻-司徒長卿
周邊旅遊包棟民宿

廣告贊助-丘海之境 

蘭陽博物館─建築景觀特色獨具全台

在台灣東北部北關一帶海域最常見的「單面山」,是蘭陽博物館建築團隊規劃整體建築的設計依據,所謂「單面山」指的是一邊陡峭而另一邊緩斜的山形,是北關海岸一帶獨有的地理特質,而蘭陽博物館的設計以單面山為幾何造型規劃設計,整體建築屋頂與地面夾角為20度,尖端牆面與地面則為70度,令人感覺彷彿由地面竄出,並與地景融合的景象。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蘭陽博物館除了採單面山式的主體建築之外,建築團隊為了融入蘭陽平原四季不同的田野色調,特別選取韋瓦第小提琴協奏曲「四季」的主旋律,使用多重質感的石材,將蘭陽博物館外牆以協奏曲中的春、夏、秋、冬等四篇樂章轉化成音符,並排列在主體建築的實體外牆上,用音樂來呈現蘭陽平原一年四季的田野景緻。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旅遊印記 篆刻-司徒長卿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蘭陽博物館─縣級綜合博物館,彷如宜蘭縮影

宜蘭地區除了「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宜蘭縣史館」等,記錄、展示及推廣宜蘭各階段歷史的博物館之外,蘭陽博物館的成立,無疑是為宜蘭地區的史料資訊,增加了一處能夠珍藏的地方,在蘭陽博物館內,設有常設展廳、兒童探索區以及配合展示內容及性質所進行調整的特展廳。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藝術走讀台灣】專欄-臺灣宜蘭南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圖 【用藝術走讀台灣400年】專欄-臺灣宜蘭    蘭陽博物館 -許慎之拍攝

蘭陽博物館的常設展將整座四層樓建築分別設計,並以宜蘭的氣候、地形以及生物物種等特性,規劃有「山之層」、「平原層」、「海之層」等三處常設展廳,除此之外,還有「宜蘭的誕生」互動劇場以及「仰望的奇蹟」以傳達蘭陽平原山海交融的特色以及將宜蘭地區的歷史及價值展現在每位遊客的眼前。

 

地址:宜蘭縣頭城鎮青雲路三段750號

google Map

Google 360

景觀特色:

以宜蘭頭城地區獨有的單面山山形為建築依據,將整座博物館營造出仿佛從土地生長出來的單面山幾何造型建築。

餐飲特色:

伯朗咖啡館,營業時間:每日08:00~22:00
提供咖啡等系列飲品、美味早餐、午晚餐、午晚茶,並提供免費無線上網及團體用餐服務(暑假及例假日不提供訂位及包場)

營業(開放)時間:週四至週二:09:00~17:00 (售票時間至16:30止)

※休館日:
1.每週三(若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
2.農曆除夕、年初一
3.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
4.館方另行公告之必要休館日

發佈留言

多國語系 »
Privacy Overview

This website uses cookies so that we can provide you with the best user experience possible. Cookie information is stored in your browser and performs functions such as recognising you when you return to our website and helping our team to understand which sections of the website you find most interesting and useful.